close

看了幾篇movie版的影評,思考了兩天的我,也開始有點頭敘,知道自己想寫些什麼了.
有些人問我, 看見台灣好看嗎?
好看嗎?我說不出好不好看,它是一部與同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們有著非常深刻連結的紀錄片, 看完後我覺得好沉重。因為是一部紀錄片, 而我說不出好不好看。
但,我非常推薦同在台灣的你我,進去電影院,透過導演的鏡頭,用著我們不容易的角度去看看這個我們生活的家。
在電影開始之前,我一直都知道台灣是個小小的海島,總面積不過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差不多就我們隔壁的大陸福建省的三分之一,但隨著導演的空拍鏡頭下,這座海島雖然小卻擁有著非常多樣的面貌。
雄峻的高山峭壁、世外桃源般的荒山野溪、美麗的珊瑚礁海岸、直落千丈的清水斷崖,還有那日落時昏黃的日光灑落下閃著金色光芒帶點浪漫的沙岸。
電影的一開始,完全感動了坐在底下、在這塊土地生活了二十七個年頭的我。
隨著吳念真帶點台灣國語腔調的旁白,緩緩地帶出在這塊土地上辛苦耕耘、農作的人們,看著微風吹拂下彷若絲緞般的稻田,我嘴角不經意地笑了,我家對面就是一片稻田,小時候看書常看到有作者用絲綢來形容被風吹拂的稻田,但到那一刻我才真的意會到這個形容有多麼恰如其分。我喜歡鏡頭下那鋪天蓋地般的綠色綢緞,有一種安安靜靜的純樸美麗,就像我家。
台灣有許許多多的人民靠著這塊土地,用著他們辛苦的汗水一步步堅毅的生活著,也許是空拍的關係,看著鏡頭下忙碌著收割、忙碌著採集牡蠣、忙碌著穿梭在湛藍的大海中的船隻,有一種踩著順應天命的堅毅步伐又帶點喧鬧般的靜謐,緩緩地在這塊土地隨著歲月流淌著。
可惜台灣並不是個單獨、與世隔絕的生態瓶,隨著全球氣候變得異常,每年強降雨的強度與天數有增無減,曾經看天靠地吃飯的人民也隨著工業發展、經濟考量下,逐漸地這座島快速地被天氣、被島上的人民侵蝕。
我們任由我們的貪心、我們的欲望,無邊無際的對著我們的家予取予求,沒有經濟效益的樹木被砍伐,取而代之的卻是經濟效益高的淺根植物:檳榔或是高山茶、高山菜。隨著經濟好轉,我們開始學會戶外踏青、尋找大自然的美麗,於是滿坑滿谷的民宿飯店拔地而起,而原本美麗的山林逐漸地被一幢幢的帶著異國風情的旅館們侵蝕,失去山林保護的高山,隨著每年降雨強度的增加,那將會是個何等可怕的噩夢?而從小就被教育著水土保持的我們卻始終看不見,又或者是看見了又如何的般地漠不關心。
帶著五顏六色或是黑色油光的水被倒進原本清澈的河川,隨著地形流向大海,河裡的生物無一能生存,而我們呢?我們只在乎自來水濾的乾不乾淨,喝了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卻忘了我們自己是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被污染的海洋養著我們辛勤的漁夫們捕撈回來的魚兒,可能是問題往下牽連得太遠了,於是我們不在意。
從小就被教育要愛護大自然,而卻被那空拍鏡頭下帶著異常鐵紅色的河川,諷刺的無所遁形。
就像電影裡說的,我們要得太多,是我們的貪心傷害了我們自己的家,可是就像電影裡那沉默的結尾,這是一部紀錄片,導演用盡全力的將事實陳述,拋出了一個反思的問題,卻無法將解法告訴螢幕前的我們。
片尾裡的人們,信仰著天地,那舉著裊裊檀香煙味的香,就像以前看天吃飯的人們,揉進了多少對天對地的崇仰。
電影散場時,將近滿場的觀眾悉悉簌簌地起身,卻也有志一同的帶著沉重的步伐離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